“儿童酱油”非理性消费背后的真实渴望

原标题:“儿童酱油”非理性消费背后的真实渴望   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比较试验发现,5款宣称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在营

原标题:“儿童酱油”非理性消费背后的真实渴望

  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比较试验发现,5款宣称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在营养元素等指标上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新快报)

  “儿童酱油”之所以身价不菲,源于它被人为地编织出了一张看上去很美好的“意义之网”。一方面,迎合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焦虑,声称“儿童酱油”在质量管理上更加严苛,更值得消费者托付信任;另一方面,“儿童酱油”被虚构添加了某些微量元素,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在与他人的对抗与竞赛中脱颖而出,迎合了家长们的成功焦虑。名不副实的“儿童酱油”,说到底只是商业忽悠的一种手段。

  “儿童酱油”的招摇过市,也和一部分人的符号消费需求密不可分。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不同的人在市场中拥有不同的机会和待遇,在生存生态上存在着鲜明的反差。消费上的差异,不仅彰显了一个人的经济实力,也体现了他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具有一定的社会分层的功能。消费那些一般人消费不起的东西、偏好那些“小众”的东西,成为一些人赢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方式。“儿童酱油”也好,“山寨洋货”也罢,这些未必理性的消费行为背后,其实也隐伏着消费者购买质优价廉商品的真实渴望。要想压缩畸形的符号消费的生存空间,就得正视消费者追捧洋货背后的利益诉求与情感需要。不断提升国产品牌的吸引力与认同感,努力营造更加完善的法治与信用环境,逐步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费文化,这才是治本之策。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