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现场培训会,明确草地贪夜蛾已在四川定殖为害,并宣布启动应急工作,全面开展“虫口夺粮”工作。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9个月后,5月8日,原产美洲的害虫草地贪夜蛾在西昌市礼周镇被发现并证实,四川成为该蛾侵入中国之后的第七个虫害发生省。截至5月13日,中国已有13个省(区、市)遭受虫害。
草地贪夜蛾,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发现,2年时间内遍及非洲44个国家,并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该蛾孵化的幼虫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该蛾繁殖能力远超当前玉米的头号害虫玉米螟,成蛾每晚可飞行100公里,几天时间便可覆盖全川,且具备繁殖倍数高,孵化的幼虫暴食危害重等特点,因此防治压力巨大,一旦大面积发生,虫害形势将极为严峻。1月25日,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至4月底该省90%以上的县被覆盖,贵州全省发生虫害的县也达到17个,该蛾目前已在我国华南、西南和江南大部地区产生危害。
专家介绍,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来自它的幼虫。幼虫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截至5月12日,作为四川首发地的西昌市,已有1万余亩玉米地不同程度地发现幼虫啃噬痕迹。目前,当地植保部门已开展技术宣传,植保专家已奔赴田间指导农民,发现的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玉米、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高粱是川酒产业的重要原料,而这些作物都是草地贪夜蛾最喜欢取食的植物,一旦该蛾大量迁入,将对我省粮食生产和川酒产业构成巨大威胁。”5月13日,在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现场培训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提醒,尽管该蛾目前在四川是零星发生,但由于其生长传播特性和当前农作物生长情况,该蛾在川即将进入高风险传播期,云南3个月便覆盖了97%的县,四川各地必须做好防控准备,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四川省已下达6000余万元的救灾资金,各地可在这笔经费中安排使用草地贪夜蛾防控经费,更多的专项费用也正在争取当中。
“四川现有10余中外来入侵害虫,现有的虫害防控体系能应对草地贪夜蛾。”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站长尹勇介绍,四川现有65个重点测报站和800个测报点,专业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600余支,现在已有可防可治的药剂,一旦发现虫害,可迅速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