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碘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 分类指导、精准补碘成未来防控目标

  今年的5月15日是我国第26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补碘益智,健康扶贫利民”。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的普遍食盐加碘措施不仅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碘营养

  今年的5月15日是我国第26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补碘益智,健康扶贫利民”。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的普遍食盐加碘措施不仅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碘营养不良的状况。5月13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北京举办的主题为“防治碘缺乏危害”的青年媒体培训班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控处处长严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申红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单忠艳分别介绍了我国碘缺乏病的防控历史、现状,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并对《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报告》进行了解读。

 

  食盐加碘显著改善居民碘营养不良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我国自2005年以来始终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2018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碘盐覆盖率为95.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3%。普遍食盐加碘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仅使我国基本上消除了碘缺乏病,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居民碘营养不良的状况。

 

  中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广泛、病情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近3500万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万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79年,全国主要病区推广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口服碘油丸等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碘缺乏病有所控制,但距离消除还有较大差距。事实上,1993年以前,我国控制碘缺乏病的基本策略是对重、中度缺碘地区采取食盐加碘策略,轻度缺碘地区未采取干预措施。这种策略只起到控制碘缺乏病作用,但未能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的。

 

  1994年,我国采取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到2000年,我国在国家水平上达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除了进行普遍食盐加碘这一主要干预措施以外,还通过对高危人群,例如孕妇和哺乳妇女,进行常规干预及应急碘油丸发放,并对碘盐低覆盖地区免费发放碘盐等手段来进行补充干预。截至2015年底,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结果,全国94.2%的县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膳食结构多样化,碘摄入来源增多,2002—2011年,在过去食盐加碘只设定下限的基础上,相关部门下调全民食盐加碘的碘含量;2011年,我国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允许各省在“食盐加碘标准20—30毫克/千克”范围内浮动30%,根据本地区碘资源的自然状况,决定本省的食盐加碘浓度。明确了我国碘缺乏地区、适碘地区和高碘地区的碘盐政策:在碘缺乏地区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的措施;在高碘地区供应未加碘食盐措施,甚至改水;在适碘地区采取自愿补碘措施,同时供应碘盐和未加碘食盐。目前,我国的加碘盐有含碘量25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两种,以省为单位提供给当地居民。

 

  我国83.6%的乡饮用水中缺碘

 

  专家提出,在继续坚持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控策略下,我国将采取措施,逐步实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差异化干预、科学与精准补碘”。为实现这一目标,并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全国外环境水碘分布变化情况,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工作,并于近日发布《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报告》。在此前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曾绘制了以县为单位的全国饮用水水碘含量地图,并于1997年、2002年和2011年抽样调查了部分省份水碘分布。

 

  专家介绍,调查第一阶段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份)2936个县、市、区、旗(以下简称县)的40325个乡进行,在此基础上又对水碘含量大于10.0微克/升的乡以村为单位开展调查,全国共调查了5949个乡的124938个村。《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碘含量较低,83.6%的乡属于水源性缺碘地区。即使在水碘含量大于10.0微克/升的乡中,也存在一定比例碘缺乏村(17.0%)。目前,我国对水源性高碘地区实施供应未加碘食盐策略,并且每年对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监测,同时对水源性高碘病区实施改水。专家建议,对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居民而言,人体从外界获取碘的渠道有限,食用碘盐仍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的补碘方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建立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划分标准,为科学、精准补碘提供依据。此外,各省可绘制本省乡级水碘分布地图,并逐级公布水碘含量大于10.0微克/升乡的村级水碘含量调查结果,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干预、科学与精准补碘的防控策略,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科学补碘有益健康

 

  近年来,有关“碘盐导致居民摄入碘过量”“碘摄入过量导致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高发”等言论,引发居民对食盐加碘的恐慌。对此,单忠艳介绍,2017年中国31省市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调显示,我国属于碘营养适宜地区,适宜碘摄入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增多没有因果关系,但过量的碘可引起甲状腺肿、亚临床甲减的增多。单忠艳表示,近年来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生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与仪器灵敏度的提高,使得过去体检中仪器检测不到的小结节如今也能被检测出,同时也与体检频率增多、现代人不够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运动量不足有关,而与碘摄入尤其是加碘盐的摄入无关。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一项全球调查显示,目前没有证据提示碘摄入增加是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现有证据表明,碘摄入增加可能使恶性程度低的分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比例增加,而碘摄入不足则会使恶性程度高的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滤泡性甲状腺癌比例增加。单忠艳建议,居民仍应当通过食用加碘盐的方式补充足量的碘,良性的实性(或大部分实性)结节患者也应保证适当的碘摄入量,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患者需明确是碘缺乏还是碘过量引发的甲肿后再对症治疗。“通过不吃碘盐来预防甲状腺相关疾病存在误区。” 单忠艳说。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