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把食品安全新技术更多用到“田间地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李怀林23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应把食品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更多地应用到“田间地头儿”,这是助推食品安全生产的重点。   李怀林在当日由中国国务院食安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的&ldqu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李怀林23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应把食品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更多地应用到“田间地头儿”,这是助推食品安全生产的重点。

 

  李怀林在当日由中国国务院食安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食品安全要把好“三关”:原料关、加工储藏运输关、餐饮关。其中最根本的是原料关,把科技用到田间既包括在种植、养殖环节实行智能化控制病虫害,控制灌溉施肥;也应该包括土壤、水源的污染防治。

 

  保障食品安全,应该追溯到源头。如果没有安全的土壤、水质、环境,就不可能生产出安全卫生、绿色环保的食品原料。英国可持续创新实验室总监郑一青表示,近年来,中国在食品环境安全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为全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亦表示,只有健康的环境才有健康的食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互为影响。以海洋塑料垃圾为例,塑料大部分最终会进入海洋生态体系,之后又回到处于食物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当前人类要重视对食品包装原料以及使用后包装的再处置研究,要对食品废弃物以及包装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新。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看来,当前食品安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原料、物流和人员执行力等细节问题。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管理、标准、政府监管都需要到位。

 

  孟素荷认为,从安全到健康的转型是食品行业下一轮创新的机遇,如对减油、降糖、减盐问题的破解,需要从原料到工艺,再到装备等各个环节的变革。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的安全”。如何利用新兴科技助力食品安全生产。李怀林认为,一是要把食品科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更多放到田间,更多地投入到土壤恢复中去;二要加大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投入。要在田间生产、养殖、种植环节提倡“绿色加工”。(完)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