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销售难题变身另类商机?

  在大型商超中,临期食品销售区人头攒动,捆绑促销的酸奶、特价销售的面包、半价咖啡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在电商平台上,标着“临期价”的薯片、奶粉等以低价为店铺带来了可观的销量;与此同时,临期进口食品

  在大型商超中,临期食品销售区人头攒动,捆绑促销的酸奶、特价销售的面包、半价咖啡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在电商平台上,标着“临期价”的薯片、奶粉等以低价为店铺带来了可观的销量;与此同时,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正在北京悄然兴起,每盒16.6元的泰国椰子水以10元3盒的方式销售,售价25元一包的德国巧克力威化饼干10元两包,6元一瓶的马来西亚进口苏打水10元5瓶……这些平时身价颇高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价”出售。

 

  往日让商家头疼、难以处理的临期食品,似乎正成为一种新的商机,覆盖线上线下。

 

  临期进口食品店火爆社区

 

  “广受欢迎的马来西亚青椰果汁再次到店,日期到7月2日,特价10元4盒,24元一箱。”“给我留两箱,晚上去拿。”“我要一箱,下午拿。”每天,在一个名为“进口食品折扣店”的微信群里,这样的对话频频出现,很多货品还没有摆上货架,就已被订购一空。

 

  这个微信群属于一家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的进口食品折扣店。在和小卖部一样的实体店内,花花绿绿的商品多是来自东南亚、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的进口食品。这些食品基本都临近保质期,短则10天半个月到期,长则八九个月到期。

 

  “刚开店的时候,很多人一进门,掉头就要走,说你这都是进口食品,肯定特贵。”每当这个时候,店主陈婕赶紧拦下顾客,“您看看价格再说。”临期食品价格一般都在原价的两折左右,低廉的价格迅速吸引了大批顾客。

 

  开店不到一年,小店已经成为社区内的“明星店”,每月流水达到10万元以上。店内常客既有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也有平时精打细算的大爷大妈。与陈婕店铺同品牌的加盟店,开在地铁站周边等人流量更大的地方,月流水一般稳定在25万元左右。

 

  调查发现,近一年来,类似的临期进口食品店在京城悄然兴起,并以超低价格迅速吸引客户。形成连锁规模的品牌包括“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等,连锁规模已达10余家。此外,在电商平台上也出现了不少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网店。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进口食品的消费购买力提升,除了一些专营进口食品的店铺,各大商超也都开设进口食品专区。一位物美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扩大进口食品销售规模的同时,进口食品也成了商超里最易临期的商品之一。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2009—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大量进口食品的涌入,也催生了大量临期进口食品。有商家敏锐地嗅到其中商机,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折扣店由此应运而生。

 

  刘先生是一位临期进口食品渠道供货商,他每周给临期进口食品店供货的总价近20万元。近一年他发现,瞄准临期进口食品商机的淘金者明显增多。

  临期食品专柜亮相商超

 

  其实早在这些进口食品折扣店兴起之前,不少人就有着“捡漏”临期食品的经历或消费习惯。各大商超,几乎每天都会有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通过打折、捆绑等方式进行促销。消费者陈女士就经常“捡漏”临期食品,“像晚间商超半价出售的面包、饭团,还有一些高端进口超市捆绑促销的进口酸奶、饼干等,我都常买,价格便宜,又没到保质期,尽快吃掉就可以了。”

 

  走进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就能发现,它们都设置了临期食品销售区,这里的商品价格要比正常的商品价格便宜得多。一款还有20余天到期的德国黑啤的价格,只有平时价格的1/3。

 

  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刘女士表示,临期食品价格比较实惠,自己经常购买。“我手里拿的这袋咖啡,还有两个多月过期,价格从之前的近百元变为现在的49.8元,并且口感没有什么差异。所以,每次逛超市我都喜欢去临期食品专柜看看。”刘女士如是说。

 

  当然,也有一些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质量持怀疑态度。消费者梁先生表示,他觉得临期食品的价格偏低,不太相信临期食品的质量,所以他一般不会购买“白菜价”的临期食品。

 

  家乐福超市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设立临期食品专柜,不仅有利于超市及时挑选出临期食品,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至于食品安全问题,该店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有严格的临期食品销售和销毁记录。“我们不仅有临期食品专柜,每天晚上还会在保质期较短的熟食区,打折出售当天生产的熟食。”该负责人说。

 

  特殊临期食品借道网络“促销”

 

  与实体店相比,网上销售的临期食品花样繁多。在淘宝网上搜索临期食品,坚果、面包、奶制品等各类食品跃然于眼前,大多都在名称前用文字注明了“临期价”或“临期食品”,售价实惠,销量颇高。有的网店甚至把临期零食拼成礼盒出售,销量可观。有消费者在买家评论中表示,临期食品网上半价出售,不仅购买方便,还能省钱解馋。

 

  低价的倾销商品有其特定的市场需求,能为消费者带来便捷和实惠,但在食品质量的监管和界定方面,电商平台的管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科信食品与营养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提醒,临期食品通常不存在质量问题,但也有个别品类在临期时不建议食用,这类食品需要商家给予标注。以奶粉为例,普遍来说临期奶粉并不建议给人食用,但奶粉消费者多为年轻夫妇,在商超选购时大多选择生产日期最近的商品,而让距离产品保质期不到半年的奶粉无人问津。“我们的临期奶粉均是正品,而且在页面上,已经标明产品是幼儿临期奶粉,指出奶粉仅作为饲料,严禁人食用。”某电商平台店主表示,临期奶粉在线上售卖是行业内很普遍的现象,孕婴店以及母婴产品的零售店,商品临期卖不出去时,往往就会将这些产品转移给电商渠道,消费者往往购买回去是作为宠物饲料甚至于植物肥料。在电商平台店铺评论中可以证实这一点,淘宝几乎全部的临期奶粉店铺的评论中,消费者都在关注适用动物的类型,动物体型的大小与奶粉用量间的关系等问题。

 

  除了临期奶粉以外,在电商平台上也普遍存在着火腿、肉肠等大量临期食品。“目前我们临过期的火腿肠销量逐渐上升,因为人们经常喜欢给他们的宠物换换口味,火腿肠是一个非常富有性价比的选择。”一名淘宝店主透露,他们每月在淘宝店上的销售已经达到400—500根,这是以前线下销售时不曾有过的。

 

  事实上,网上销售临期食品利润可观,河南南阳一名奶粉经销商曾透露,一般自己店内的临期奶粉3元钱就能出手,但是线下处理并没有足够多的客源和时间,借助电商平台的话,销售价格不会低于20元。

 

  福建省一名食品零售商直言,对于处理不掉的商品会拿到电商平台上参加秒杀售卖,主要是为了通过促销获取新用户。在他看来,即使有亏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冲高了销量。

 

  临期食品售卖需严格监管

 

  原国家工商总局曾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

 

  原北京市工商局向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如罐头、糖果、饼干等);标注保质期6个月至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等);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如部分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等);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如酸奶、一些点心等);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品、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

 

  临期食品是否安全,如何界定,是否可以专营售卖?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可以售卖。“以促销方式售卖临期食品也是一种减少浪费的做法,但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的临期情况”。

 

  为了确保临期食品的安全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等规定,严查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同时,对电商平台也应加强规制,以防范临期食品损害消费者权益。

 

  关于超市临期食品的监管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因为超市食品种类多、数量大,所以超市食品柜各负责人每天会对上架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等进行自查。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会通过打折促销等形式进行销售。有条件的超市,会设置临期食品销售柜,并张贴醒目标识,提醒消费者该食品需在保质期内食用。对于保质期到期的食品,食品批发经营者和商场、超市会采取统一销毁方式,也会退回生产企业或上级供货商销毁。

 

  “在平时的监管中,监管人员会要求并监督商场、超市等经营主体,认真落实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经营主体对于现场制售食品的原料、成品以及散装食品,应当标明入库日期和保质期限,出库销售应尽量做到先进先出。每天闭市前应对临近保质期限食品进行检查,对未售出的到期食品,应及时清点、停止销售、退货或销毁,并做好记录。”河南省郑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王德贤说。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