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需要大数据的注入

在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问题。 “生态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虽然刚开始发展有些困难,但我们一定要慢慢向前推动。” 日前,由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联合在

在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问题。

 

“生态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虽然刚开始发展有些困难,但我们一定要慢慢向前推动。” 日前,由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联合在河北省承德市主办的京津冀生态农业发展推进会上,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王宝山表示。

 

“当前,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城乡分化问题是我们面对的基础性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负责人邢东田表示,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把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当然要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的贫困问题”。

 

农工党河北省委社会服务部部长王建华认为,只有和习总书记提出的发展理念结合起来的农业,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应该是人和土地和谐共生,是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理念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和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现挂职任山东省寿光市副市长的王东宾建议,京津冀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平台应尽快实现数据化信息化,形成数据累积能力和自我进化能力。同时,平台需提倡生态农人之间的知识、技术、种子等分享,帮助小农户总结提升生态技术操作流程,让生态农业知识能够不断积累和扩散。

 

“生态小农户与大市场怎么对接?通过数据对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刘桂才提醒,大数据不是短期见效,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但也需避免重复建设。

 

“资源要素由过去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已转变为现在的城乡互动融合。”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高俊才认为,这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时机,给农民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俊才表示,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突破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制约,需要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此次会议上,京津冀大数据协会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京津冀生态农业产业联盟,更多的生态农业产业对接活动也在会上会下展开。

 

除了大数据的助力,有关专家还从其他方面为京津冀生态农业“支招”。

 

中国三农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袁东来认为,富碳农业可以驯服二氧化碳这匹“野马”,有助于系统解决后工业时代的种种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提出,“面对环境和舌尖安全的严峻挑战,绿肥发展有着空前机遇。”他解释说,可利用一些作物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作肥料,或是通过其与主作物的间套轮作,起到促进主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等作用。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