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静乐模式” 开启杂粮之乡产业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网(沈赓前 记者 黄永建) 近年来,忻州市静乐县高度重视杂粮产业发展,通过大力推行杂粮标准化生产,创建农产品品牌,将“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走出一条靠杂粮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使用

  

中国食品安全网(沈赓前 记者 黄永建) 近年来,忻州市静乐县高度重视杂粮产业发展,通过大力推行杂粮标准化生产,创建农产品品牌,将“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走出一条靠杂粮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使用“静乐生活”公共区域品牌的特产

静乐杂粮种植面积30万亩,占到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67%,燕麦、杂豆、藜麦、谷子、高粱、甜玉米等杂粮品种超过20种,年产量1亿斤以上。当地杂粮品种多、品质好,是静乐农业的优势所在。但过去杂粮种植比较分散,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难以保障,杂粮种植效益低。从201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杂粮生产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杂粮标准化生产作为杂粮产业振兴战略的首要工作来抓,以标准化生产促进杂粮的提质增效。

藜麦是静乐引进种植的一种特色作物,被列为静乐县扶贫主导产业。2017年县政府编制了《2017年—2020年静乐县藜麦优势区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实施了藜麦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建设项目1000亩,2019年发展优质藜麦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通过标准化生产,有效地巩固、壮大了全县藜麦产业;马铃薯是静乐县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当地农民创收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全县累计推广脱毒种薯达到50万亩以上,让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得以大幅提升。

今年,全县杂粮产业标准化生产继续深入推进:推广优质燕麦标准化生产技术1000亩;推广谷子地膜覆盖(渗水膜)机械化穴播技术2000亩;推广酿酒专用高粱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5000亩;推广脱毒种薯30000亩。

杂粮标准化生产带来了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五年来,静乐杂粮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次),共产出优质杂粮2亿斤以上,种植效益提高了10个百分点。而随着全县杂粮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推广,杂粮生产主体发了巨大转变,土地规模性经营主体日益增多,“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成了杂粮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模式。据初步统计,全县目前经营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主体有10个以上,面积达到2万亩左右;1000亩以上的种植合作社、农业公司有100户以上,面积达到10万亩;500亩以上大户、家庭农场有300户以上,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


“静乐生活”公共区域品牌发布会

“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格”是静乐杂粮产业发展的短板,原因就在于静乐杂粮未能形成品牌效应。为此,当地将农产品品牌创建作为标准化建设之外的又一件大事来抓,于2017年发布了“静乐生活”县域公共品牌;静乐黑枸杞、静乐藜麦于同年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2018年,华青藜麦获得了1000亩有机认证,恒福隆农业公司获得了11个杂粮品种3000亩有机认证。今年,静乐燕麦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通过国家评审。截至去年底,静乐县共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9个,种植面积9.644万亩。杂粮品牌的创建,带来了杂粮产品销售额的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9760万元,同比增长7.5%。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