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都是忽悠人? 国家认证、合理预期最关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期望增强体质,但该行业存在各种乱象遭人诟病,再加上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功效不是十分了解,使得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功效含糊。相关专家认为,保健食品在我国投入市场需要经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期望增强体质,但该行业存在各种乱象遭人诟病,再加上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功效不是十分了解,使得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功效含糊。相关专家认为,保健食品在我国投入市场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查,所以消费者要认准国家相关机构审批合格的保健食品,并且要对保健品的相关功效有合理的预期,警惕一些不良商家的欺诈行为。

 

  功效模糊

 

  一些服用过保健品的受访人士表示,自己服用了很多保健品,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真的起效,心里总是起疑。“天天喝这个保健品也挺难坚持的,看广告和朋友推荐都说这个是有效果,但我觉得这个也和个人体质还有服用时间长短有关,也许目前看不到即时效果。”一位受访人员表示。

 

  另外一名服用了某进口品牌保健品一年的受访人士表示,保健品一定要坚持吃,国外的保健品每个牌子只有两三个效果特别好的产品,其中她非常推崇某品牌的胶原蛋白液,她觉得必须要把买饮料的钱投资到胶原蛋白液上,一瓶能喝50天,她觉得最明显的效果是指甲、头发长得很快,个人感觉皮肤状态有所改善。

 

  一位坚持吃了五年维C片的受访人士表示,维C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增加免疫力,“我原来比较容易感冒,抵抗力弱,自从坚持吃了维C之后现在几乎不感冒,而且一旦感觉自己浑身劳累好像要感冒的时候,吃上一两粒也可以防止感冒。”她说。

 

  另外一位高血脂患者告诉记者,他会配合药物服用保健食品,在配合药品的情况下,他的高血脂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一定控制。另外,他对比过好几个品牌的保健食品,有一些保健食品的成分是含有人工合成物质的,他个人不会选择该类保健食品。

 

  既然国家审批通过的保健食品的有效性是经过科学测试的,那为什么消费者服用后的感受会有所不同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人错误地把保健品等同于“药品”一样看待,不仅在服用时过于紧张和小心,而且还期待保健品吃完能和西药一样“立竿见影”。

 

  一位从事保健品行业的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保健食品服用后的效果与个人体质、年龄、所处地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息息相关。另外,与药物相比,保健食品没有药物“针对性”强。西药是一种“化学成分”,药物制剂纯度高,可针对各种疾病或器官用药,有明确的作用机制。而保健品通常没有太多的“针对性”,其中很多是对人体机能的整体调节。例如经常吃的“鱼油”其实就是补充Omega脂肪酸,而这种脂肪酸补充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人体的某一个特定部位。例如,它可以对于我们的血管有保健作用,同样对关节有好处,其中所含的DHA对于脑部发育也有重要意义。

 

  另外,“保健品的效果和细胞更新速度有关,但并不代表一个器官的细胞更新之后,就一定会见效。最终的效果是在细胞一次次完成更新之后一遍遍强化积累的。打个比方,细胞更新周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保健品的一个‘疗程’,我们可能服用一个疗程感受到效果,也可能需要两到三个疗程。”他说。

 

  警惕商家“套路”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保健食品研发专业委员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有些消费者为了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会一口气吃好多保健食品。其实保健食品用量不协调会影响身体应有的吸收。

 

  该专家表示,用量不协调可能会妨碍到身体对其他营养的吸收,甚至或引致其他元素缺乏。例如,维生素C可以帮助身体吸收铁质,但是过量的铁质又会影响钙、镁和锌被小肠吸收的功能。所以一个真正平衡的营养计划需要详尽地研究每一种元素相互间的关系及身体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他告诉记者,消费者在选用保健品时,除了认准“小蓝帽”标识,更要仔细阅读保健食品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某些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

 

  “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字眼。”他强调,人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具体某个人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一些企业很愿意采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也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


  “正名”工作任重道远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消费者对保健品是否有效保持怀疑态度。受“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影响,有些消费者甚至认为保健品是一种药,也是有毒副作用的。

 

  这种观点与保健食品行业中某些欺诈和虚假宣传不无关系。在2018中国保健食品大会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表示,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严重仍然是行业顽疾之痛,需要社会各方持续努力,彻底根除。

 

  边振甲认为,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与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民健康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其中,我国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317家,从业人员近千万,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产品品种更趋多样,我国已批准“蓝帽子”注册的保健食品17470个,备案产品700多个。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国家规定,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表示,我国从1996年开始审批保健食品,涉及辅助降血压、降血糖、减肥、改善睡眠等28类功能范围。在保健食品投放到市场前,国家有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首先上市前必须取得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批文,消费者只要认准了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他表示,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试验,包括动物实验或人体试验,具有安全、稳定的保健效果,可以放心食用,但要到正规的渠道购买。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 国产保健食品在注册申请中需要进行试验,包括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性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实验、稳定性实验。保健食品临床试验与药品的区别在于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是有确定的检验机构组织实施的,药品的临床试验是由认定的医疗机构实施的,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大部分是健康和亚健康人员,药品的临床对象主要是住院治疗的患者等。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