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出实招 创新促发展 ——访巴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俊岭

  中国食品安全网(陈迪 记者程伯全) 食品安全,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安全的食品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最重要最具体的内容。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做好新

  

中国食品安全网(陈迪 记者程伯全) 食品安全,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安全的食品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最重要最具体的内容。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做好新时代的食品安全工作,需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战略思想,将中央要求与实际相结合,将国家战略与具体行动相结合,为推进“食安新时代 监管新征程”的新使命,落实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开区各级各部门自觉服从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出发点,走出了一条符合实情的食品安全监管路子。在专项整治、案件查处、示范创建、应急处置、监督抽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守住了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为全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入了解经开区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食品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近日,本网记者采访了巴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俊岭。


巴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俊岭

守好“主阵地” 种好“责任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是党中央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压实责任,才能抓好工作落实。”王俊岭告诉记者,经开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地方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人、财、物等要素投入,确保编制落实到位、快检设备配备到位、工作经费保障到位、待遇落实到位。监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及“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避免出现监管盲区,确保了监管全覆盖。经开区各级各部门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主动作为,认真履行各自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同时密切协作,强化各环节监管措施的衔接,防止监管出现空档。针对监管过程中有争议的或暂时难以界定负责部门的食品安全问题,推行监管执法“首责制”,坚持谁发现、谁查处,防止推诿扯皮,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在经开区,一但一家企业成为了失信企业,那今后的发展便将寸步难行。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经开区明确了企业首负责任制度,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信用档案,企业如果故意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将被列入“黑名单”。同时,经开区通过建立落实常态化的信息公开、案件曝光、举报奖励等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和群众的监督作用,着力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经开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评议考核,加大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力度,强化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确保监管工作“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完善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监督部门牵头抓好问责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发现违法违规、失职渎职行为的,无论涉及哪个部门、哪级干部,都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同时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依法采取更为严格的经济处罚、从业禁入等措施。”王俊岭介绍到。

抓住关键环节 解决突出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生产、加工、配送、零售乃至餐饮等各个环节。如何以有限的监管力量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问题?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各地要结合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务必抓好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把完善监管链条作为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工作体系。经开区以抓住关键环节、确保食品安全为核心,以创新突破、规范监管为手段,切实解决了食品安全这个民生问题。

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重视源头、抓好源头。王俊岭告诉记者:“我们的农业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将现代化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产品结合起来,为市场提供更多绿色有机农产品;针对外购农产品,我们严把入口关,积极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加强产地管理,完善生产销售记录档案,努力做到全程可追溯。”

据王俊岭介绍,在生产加工环节,经开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巡查、回访、监督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重点对企业卫生条件、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产品出厂检验销售等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排查力度,及时清除各类非法生产经营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涉嫌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予以严惩。在市场流通环节,经开区加大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特别是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风险较大的食品,增加市场抽检频次,严厉打击经销不合格食品行为。在餐饮消费环节,严格落实四川省“三小”管理条例,疏堵结合,让卫生条件和经营状况较好的单位入驻正规门市,纳入规范监管范围,坚决取缔没有任何食品安全保障的经营单位,同时开展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评选一批责任意识强、食品安全水平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在公共媒体上进行宣传公示,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巴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俊岭

探索监管模式 筑牢食安防线

统一的监管模式并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以往做法的同时,更要逐渐开创全新的食品安全现代监管模式。食品监管如何探索创新,优化监管模式,如何做到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摆在市场监管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问题。

“我们把事后查处、被动救火式的监管,转变为主动排查、预防为主的模式。”王俊岭告诉记者,经开区创新举措,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事前风险监测、监督抽检等工作,在对检出问题产品企业进行处罚的基础上,加以公布、曝光,倒逼生产经营者把好质量安全关。同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链条监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履行索证索票、经营记录等义务,把整个生产经营链条打造成一个完整的责任链条,形成一个可倒查、可追责的体系。此外,各级各部门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及时、处置得当。

加强队伍建设 练好看家本领

“机构整合、业务合并的大趋势下,必然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王俊岭告诉记者,经开区狠抓业务建设和专业培训,鼓励干部努力学习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业务知识,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干部队伍。同时,定好规矩、划出红线,整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促进监管执法规范化。各级相关部门通过优化配置、加强培训、公开招录等多种渠道,加强食品安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放在最紧缺、最需要的岗位上。

依托资源优势 助推产业发展

“着眼于区域优势,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共赢的合作格局是经开区食品产业的重要战略选择。”王俊岭说到。

当前,经开区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开区充分发挥其在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形成“高端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管理”的发展模式。借助丰厚的资源条件和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推动经开区食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王俊岭表示,未来,经开区食品产业发展将形成产业园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等多种途径提升区域的竞争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园区的形成。同时,将立足区域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食品产业自身特性进行合理布局。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